船企:轉型也需有道可循
2014-02-11 08:32:20 來源:中國船舶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轉型,轉型,還是轉型。在很多船企正為如何轉型抓耳撓腮、不知所措的時候,韓國三大船企已經踏上了“華麗轉身”的征程。俗話說:“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。”表面看,韓國船企不過是覺得短期內無法在常規船舶市場有所發展,才選擇了向市場熱度不減的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轉型。事實上,它們的轉型之路暗含了很多“道道”,絕非“信手拈來、隨性而為”。而這些“道道”,很值得作為同行的我國船企研究和借鑒。
道道一: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。國際船舶市場是個自由、開放的市場,任何一家想謀求更大發(船機庫 位置)展的船企都不能“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圣賢書”,必須“放眼世界,縱觀天下”。當前,結構調整已成為全球造船界的共識,更是大勢所趨。在這種情況下,船企肯定要順應時代潮流,積極謀劃如何轉型,但也應該認識到,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,更不能“病急亂求醫”,先要對國際市場發展情況有全面、深入了解,再以此為參考作出科學決策。這就需要船企能夠“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”,從市場上多獲得有價值的信息,如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如何、誰將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、國內外船東和其他船企都在忙什么等。
道道二:因地制宜,量力而行。掌握全面的國際市場行情是否意味著船企可以馬上開始轉型了?答案是否定的。在開始轉型前,船企還應對自己的“家底”進行梳理,包括硬件設施、技術實力、管理水平等。這樣做的目的是,讓企業搞清楚自身已具備哪些能力,還存在哪些不足,從而為其確立具體的轉型目標提供更加全面的參考。常言道:“沒有金剛鉆,別攬瓷器活”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因此,船企在轉型時一定要做到“因地制宜,量力而行”,且不可頭腦發熱,盲目蠻干,切記“欲速則不達”。
道道三:獨辟蹊徑,精雕細琢。在全球高度信息化的今天,任何一家船企想“獨享”海工裝備需求猛增所帶來的市場紅利,幾乎是不能的。然而,如果大家都朝同一個方向轉型,勢必將形成新的產能過剩,市場紅利也將消失殆盡。因此,要實現可持續發展,船企還需想方設法獨辟蹊徑,實行差異化競爭策略,努力做到“你無我有,你有我優”。而要做到這一點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唯一并且是最有效的途徑。專家建議,船企在選好轉型方向后,要拿出“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”的精神來,對所建造的產品進行“精雕細琢”,使其成為市場上的獨特精品,從而贏得船東的青睞。
道道四:持之以恒,堅持到底。轉型目標確定之后,船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其變成現實。在這個過程中,船企一定會面臨種種困難,經受重重考驗,這就要求其能持之以恒,堅持到底。專家表示,目前我國部分船企存在“哪個領域賺錢就往哪兒轉”的現象,往往是在一個領域還沒干幾年,就又試圖進入其他領域,最終結果是在任何方面都成績平平,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無從談起。因此,船企要想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,一定要做到專一、專注、專業,而不能朝三暮四、見異思遷。
目前韓國三大船企謀求海工市場霸主地位的目標已經十分明確,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實質性措施。對于我國而言,轉型海工已經被部分船企提到日程上,有些企業甚至已經取得良好的進展。專家表示,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,我國船企不但要從自身出發,努力提高研發設計和建造水平,也要認真研究國外同行的最新動態,并據此及早謀劃下一步的發展,力爭做到未雨綢繆,有條不紊。